《法制周报·法院周刊》:周婷婷:做“医生型”法官

法制周报记者 曾雨田 实习记者 熊佳思
“法官和医生一样,一个错误,对法官和医生来说是百分之一,但对当事人和患者来说,就是百分之百。”读博期间,导师的这句话,影响了周婷婷的职业生涯。
梦想成为优秀法官的周婷婷,2003年考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,先后在研究室、审监庭、行政庭等部门工作。“但问初心,不问西东。”为了不让当事人拿到一份错误的“诊断书“,工作15年,周婷婷始终慎重地对待每一个案件。
2009年,周婷婷被评为院“办案能手”,2010年获院年度嘉奖,2011年度被评为省直机关“巾帼建功标兵”、荣立年度三等功,2012年被评为省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、全省优秀法官,2017年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和湖南省第二届审判业务专家。
“因为热爱这份工作,所以对它负责。”周婷婷告诉记者,做法官很累,但她舍不得放弃,会一直坚守下去。
抽丝剥茧找症结
一次小感冒,可能由很多原因引发。一个小纠纷,也可能包含了各种“病因”,法官必须在诉讼请求背后,从繁杂的信息中找出致病“真凶”。
谢某生和谢某红是一对父女,因为一套房子,闹上了法庭。1998年,谢某红将父亲谢某生的土木结构的旧房子拆除,在原址上面重建了新房子。2003年3月,谢某红申请土地使用权登记,株洲市人民政府向谢某红核发了《国有土地使用证》。谢某生认为,政府把他的土地登记在了他女儿的名下不合理,遂将女儿谢某红和株洲市政府诉至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。
一审法院审理后,判决撤销株洲市人民政府向谢某红核发的《国有土地使用证》。谢某红不服,上诉至高院,周婷婷作为承办法官审理该案。
米兰体育官网“办好这个案子,首先要知道当事人起诉这个案子背后真正的目的和原因是什么?”查看案卷之后,周婷婷决定找谢某生的两个法律援助律师了解情况。原来,涉案房子被征收,女儿得到了一笔征收款,而父亲的诉讼并不是要针对土地登记行为,而是要分那笔征收款。从两个律师口中,周婷婷还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,父亲一开始并不想打官司,只是想给女儿压力,让女儿给他分一笔钱。
父亲有退休工资,也不缺钱。为什么一定要分这笔征收款呢?周婷婷进一步了解事实,解开谜团。原来,谢某生还有两个儿子,其中一个儿子早些年就去世了,留下了一个小孩,一直由谢某生带着,这笔拆迁款,也是想留给这个孙子。
法庭上,父女两人争锋相对。女儿抱怨父亲偏心,哭诉父亲生病住院都是他们夫妻两个在照顾;兄弟去世之后,侄儿她也照顾了不少;房子的钱也是她出的。不能理解父亲为什么还要这么做。父亲则认为女儿有钱,拿出一笔钱来也没问题。
“这个案子无论怎么判,父女俩的关系肯定是破裂了。”考虑到父亲已经76岁了,女儿虽然比较好强,但其实是刀子嘴豆腐心,对父亲很有感情。周婷婷决定协解该案,缓和父女关系。
“当年兄弟的去世对父亲是一种很大的打击,也是这些年来的一个心结,一直没解开。如果说能帮父亲打开这个心结,一家人和和美美的过也是挺好的。”“女儿对您多好啊,生病了,和女婿奔波着照顾您。她做点小生意,赚钱也不容易”周婷婷反复与父女二人沟通,努力解开二人心结。
最后,父女和解,女儿答应给父亲15万补偿款,并每个月给父亲生活费1300元,让父亲更好生活。
找准病根,对症下药。周婷婷认为,判决不是目的,让矛盾化解是法官的责任。
设身处地治“心病”
初见周婷婷,小小的个头,说话斯斯文文,很难想象她是坐在法庭上威严的法官。“其实很多人都问过这个问题,你看上去那么温柔怎么镇得住当事人?”周婷婷笑着说,“我觉得法官和当事人的关系并不需要镇住,没有距离感的交流往往更容易解决纠纷。”
用耐心和细心,周婷婷治好了8年上访户的“心病”。
2002年,周某、李某承包澧南垸分洪闸工程,后与某机械施工有限公司、某水利工程管理局为工程款结算发生争议,于2004年诉至法院。先后经过常德市武陵区法院、常德中院、省高院、最高院等7次审理后发回常德中院重审。重审判决后,3方当事人均不服,向高院提起上诉。
原审期间,周某、李某等人多次组织民工到常德中院、高院及最高院闹访。并组织100多名民工打砸省水利厅办公室,上街游行。2011年6月,庭领导决定把这一棘手的骨头案件指定给周婷婷。周婷婷二话没说,接下这个烫手山芋。
周婷婷加班加点,10天阅完几十本案卷后,进行几轮调解,当事人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。
意识到本案的调解可能性很小,周婷婷和合议庭成员转变策略,决定先委托专业机构对工程造价进行鉴定,然后再调解或判决。得知需要鉴定的消息,周某等人坚决反对,再次来到法院堵大门。
“对于情绪激动的当事人,法官更要静得下心来,放平心态,冷静应对。”周婷婷告诉记者,当事人在达不到自己的诉求时,可能会比较急,法官要设身处地的耐心听取当事人的想法,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。
面对不断吵闹的当事人,周婷婷耐心解释应当进行鉴定的理由。同时,让合议庭成员积极与水利厅、工程局进行协调,促使工程局先行支付部分工程款。周某等人在得到部分工程款后,渐渐意识到法院没有偏袒对方,对抗情绪有所缓和。
然而,鉴定结果出来后,周某等人不满,再次带多人冲进周婷婷办公室大吵。“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吵闹上面,你还不如认真审查鉴定报告,找出问题提供有利的证据搞好鉴定质证。”像朋友一样对话,周婷婷心平气和地给周某辨法析理。慢慢地,周某等人也卸下心防,接受了法官的意见。
“在这件案子中,我做的就是把本职工作做好,查清事实,对于有争议的部分补充鉴定。让付出劳动的当事人拿到属于自己的报酬。” 庭审中,周婷婷组织双方对不服的部分进行质证析理。最后作出终审判决,双方当事人均表示不再申请再审或申诉。
“要知道一些当事人因为纠纷就积累了一些不好的情绪,他需要一个突破口去发泄,并不是真的对我这个法官有意见。”周婷婷笑着说,“年轻的时候比较急躁一点,现在心态更加平和,不会把自己的情绪带到工作上面去”。
爱岗敬业守阵地
法官和医生一样,每天会感受到很多负能量,唯有热爱,才能坚守。
“我喜欢行政审判,所以我真的很幸运。”读研时主攻行政法,读博期间继续深入学习行政诉讼。在审监庭时,周婷婷承办了庭里的大部分行政案件。2015年,来到行政庭,专办行政案件。
随着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扩大,对行政审判法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,除行政法外,还往往涉及合同法、物权法、婚姻法等多方面的法律规范。这需要法官不断更新知识。“对我而言,汲取新的知识不是负担,而是一种快乐。”
“不喜欢自己的职业是很痛苦的,新来的书记员也好,法官助理也好,工作一段时间就能看出他喜不喜欢。爱岗敬业的人一定会积极钻研相关专业知识。” 工作多年,周婷婷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。
2007年,周婷婷参加国家法官院与法国司法部司法培训合作项目的考试,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试,赴法国交流学习近1年。据悉,此次考试,全国法院系统共选拔7人,湖南法院系统仅1人。此外,在繁忙的工作之余,周婷婷结合工作实践,在省级以上期刊中发表多篇学术文章,参与多本法学专着的编写。近两年,为了更加有效的和当事人沟通,周婷婷在看课外书之余,还看心理学书籍,将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司法实践中。
“我很庆幸,在我来高院工作后遇到了几个很棒的老师,他们的严格要求和耐心教导,让我养成了一些终身受益的好习惯,对处理每一件案子都慎重细致。”在周婷婷办公室的抽屉里,还放着十几年前,张隽、谭智崇替她反复修改过的判决书和审理报告。
扎实敬业的精神需要一代代传承。去年,周婷婷参加“双千计划”,在湖南师范大学担任法学老师。“现在的学生在法律知识和理论学习方面都具备足够的能力,不足的是处理案件的态度、方法和如何接待当事人。”
在庭里组织学生讨论案件,指导学生研修案件分析意见以及如何跟当事人交谈。 周婷婷像教自己的孩子一样去教学生,“希望这些学生们也能热爱这份职业,始终怀着谨慎认真的态度,对待这份工作”。